免疫学教研室

系室概况

历史沿革:1958年起源于 “洛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60年代改为“洛阳卫校微生物学教研组”,1979年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学教研室”。起初医学免疫学曾长期作为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直到2002年底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才单独组建,主要由原来从事病原生物学教学的部分专业教师组成。起步晚、底子薄。

学科建立之初,在教师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教研室同仁同心同德、积极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承担本校各层次的医学免疫学教学任务。并在园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努力争取科研立项并撰写相关论文以及教改论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教材建设,编著了实验指导教材,筹备试题库建设;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作了多套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贯彻“少而精”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注重教学研究,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

本室现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

学科发展:医学免疫学曾长期作为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随着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二十世纪60年代免疫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国内外高等院校于80年代陆续建立了免疫学科,免疫学也成为基础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免疫学是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疫苗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已有千年历史,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近数十年来免疫学在关键理论、免疫调控机制等方面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在新型交叉学科中形成多个免疫学热点,都极大地推动了免疫学科的发展,也有助于人们从免疫学的视角、通过免疫学方法加深对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理解,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均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目前免疫学热点问题很多,如免疫识别相关活化与调控、免疫系统发生与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功能调控、免疫应答的表观遗传调控、单细胞生物学和组学技术手段及可视化研究的免疫学应用、人类重大疾病(包括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以及肠道相关免疫、干细胞应用等免疫转化研究。

教学工作

开设课程:免疫学教研室面向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法医学、药学、临床定向等专业各层次的学生授课。其中,为临床医学、法医学、临床定向等医学类本科生开设《医学免疫学A》课程32学时,实验16学时;为护理学、药学类本科生开设《医学免疫学B》课程24学时,实验8学时;为专升本医学生开设《医学免疫学》课程40学时,实验16学时;为临床医学、临床定向本科生开设《临床免疫学》选修课16学时,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免疫与健康》公选课32学时;为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开设《基础免疫学》课程32学时。教学中,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将新知识引入课堂教学。

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机体正常状态与疾病状态的免疫现象,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它以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各门医学基础课程为学习的必要基础,又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联系,免疫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特色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以丰富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免疫学专业知识,并进一步体会该课程作为桥梁学科在临床实践中所起到的连接和纽带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先进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自学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围绕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将临床案例和生活小常识融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免疫学科研新成果、新进展及相关临床资料,使学生能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布置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既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为今后学生自行获取及更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系室文化

秉承河南科技大学“一切以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为本”的办学理念,遵循“明德博学 日新笃行”校训,推崇“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风尚,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和谐、进取、团结、乐观的工作氛围,在探寻科学真理的征途上脚踏实地的前行。

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①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干预治疗;②生物技术药物研制,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开发;③肿瘤免疫,肝癌的分子免疫细胞治疗;④HLA多态性与疾病关联研究;⑤胚胎发育与出生缺陷。

部分代表性论著:

1、齐静姣第二主编,《临床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齐静姣副主编,《医学免疫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3、齐静姣副主编,《医学免疫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4、冯书营第一主编,《医学检验概论》科学出版社,2016

5、冯书营副主编,《实用科技论文写作》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

6、李智涛,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研究 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11-10 主编

7、李智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13-11 主编

部分代表性论文: 

1、Liu X, Qi J, Tao Y, Zhang H, Yin J, Ji M, Gao Z, Li Z, Li N, Yu Z. Correlation of proliferation, TGF-β3 promoter methylation, and Smad signaling in MEPM cell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TRA-induced cleft palate. Reprod Toxicol. 2016 Jun;61:1-9

2、Liu X, Zhang H, Gao L, Yin Y, Pan X, Li Z, Li N, Li H, Yu Z. Negative interplay of retinoic acid and TGF-β signaling mediated by TG-interacting factor to modulate mouse embryonic palate mesenchymal-cell proliferation. Birth Defects Res B Dev Reprod Toxicol. 2014 Dec;101(6):403-9.

3、RongzengLiu, Bing Zhao, Yanling Zhang, Junxiang Gu, Mingrong Yu, Houyan Song, Min Yu*, Wei Mo*, High-level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and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runcated plasminogen in methylotrophic yeast Pichia pastoris, BMC Biotechnology, 2015, 15: 50

4、Feng SY, Feng WP, Zhao L, Gu HH, Li QH, Shi K, Guo SX, Zhang NN. Preparation of transgenic Dunaliella salina for immunization against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 crayfish. Archives of Virology (Arch Virol), 2014, 159(3):519–525.

5、Feng SY, Li SQ, Li QH, Shi K, Xue LX. Prepar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canstatin using transgenic Dunaliella salina.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 2014, 46(5):428–430.

6、Feng SY, Li XB, Xu ZS, Qi JJ. Dunaliella salina as a novel host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4, 98(10):4293–4300.

7、李智涛,冯艳铭,王威等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致BEAS-2B恶性转化细胞中心体及其调控蛋白的变化.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9):661-666

8、李小龙,李智涛,祝寒松等.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中端粒及端粒酶的变化.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2,(4):228-231

部分成果奖及专利:

1、齐静姣等,高温影响巨噬细胞HSP70、HLA-DR、iNOS、iNOSmRNA、c-fosmRNA表达,2000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二名)

2、齐静姣等,家蝇体内抗菌蛋白的分离分析研究,2000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一名)

3、李智涛等,煤焦沥青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研究 获得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4、冯书营,王臣,赵战勤,李爱芳,张小娟,薛乐勋.一种抗禽流感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00741.0;授权公告号:CN102550864B;申请日:2012.01.04;授权日:2013.11.06;有效期:20年。

5、冯书营,李三强,李爱芳,薛云,宋霄薇,黄倢,薛乐勋,麻开旺,景爱华,冯文坡.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转基因藻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1110298734.9;授权公告号:CN102443543B;申请日:2011.10.08;授权日:2014.03.26;有效期:20年。

6、冯书营,王艳鸽,王臣,李光大,李爱芳,祁松楠.一种禽用融合型口服干扰素表达藻体的制备及其应用。专利号:ZL201110431191.3;授权公告号|:CN102776222B;申请日:2011.12.21;授权日:2014.04.02;有效期:20年。

7、李智涛,白永杰,高秀菊等。一种含诺如病毒RNA片段的假病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43685.9。2014年1月授权,发明专利

8、李智涛,任爱红,高秀菊等。一种Taq DNA聚合酶冷启动活性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210043678.9。2013年09月授权,发明专利